学科服务动态

点击次数:

学科服务小百科:目前常见的几种高被引学者榜单

2023年11月16日

导论

目前,共有3个有影响力的高被引学者榜单,分别是Clarivate高被引科学家、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三个榜单都是基于文献计算量学方法遴选具有引文影响力的学者,但是数据源和方法论有较大差异。前两者面向全球科学家、后者面向中国大陆学者。

Clarivate高被引科学家

2001年,Clarivate第一次发布高被引科学家(Highly Cited Researcher),之后在2014年开始每年1112月发布榜单。该榜单面向全球科学家,数据来源自ESI数据库。近几年该榜单人数规模约为6000余人,中国大陆学者进榜人数逐年上升。2022年来自全球69个国家和地区的6938位学者入选该名单,中国大陆以1169人位居第二名,占比达16.2%

1、具体方法

用于分析和遴选高被引科学家的数据源于基本科学指标(ESI)数据库。2022年榜单基于2011-2021年间高被引论文。按照ESI学科和出版年,每一篇论文的总被引频次排名位于前1%

2、分类

ESI中,所有论文包括高被引论文被划分到22个宽泛的领域(第22个领域为跨学科领域,见下文)。ESI的每一种期刊都仅被划分到一个领域,并且在该期刊中出现的论文也同样被分配到该领域。对于多学科期刊如《科学》、《自然》等都会对其进行特别的分析。此类出版物中的每篇文章会被单独评估,包括对参考文献中引用的期刊领域归属进行分析。最后,将该论文重新归类到其参考文献中最频繁出现的领域。

3、最终名单

对于每个ESI领域,通过先进的聚类法对作者姓名进行消歧,计算簇的个数,每个簇代表一个单独的科研人员。计算每个领域里面簇(科研人员)的个数的平方根。用这个数字来判断每个ESI领域上榜研究人员的大概数目。在某一个领域中高被引论文排名的作者名单中,平方根数值的作者的论文数目决定了该领域入选高被引科学家榜单需要发表的高被引论文数的阈值。

此外,入选者全部高被引论文的总被引频次必须达到2011年到2021年间ESI作者的总被引频次阈值,即在该ESI领域排名前1%

如果一个作者发表的高被引论文数低于阈值一篇,但是其被引频次能令其排在按照阈值入选榜单的科研人员的前50%,这些作者也将入选。

A8E6

4、增加了具有跨领域影响力的研究人员

对过去《高被引科学家》名单的争议在于忽视了对具有跨领域影响的研究者遴选:研究者可能在几个不同的领域发表多篇高被引论文,但是在任何单个领域均不能达到入选所需要的高被引论文的阈值。该榜单十分欢迎这些有意义的争论。因此为了找到与单一领域具有同样影响的研究者,该榜单规范了跨领域高被引论文的分值计算,这样一篇来自临床医学与一篇来自农业科学的论文就具有相同的权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该榜单根据每个领域的阈值来分别计算高被引论文分值,如此一来,一篇农业科学的论文就比临床医学领域的论文得分更高(农业科学领域入选需要发表的论文数阈值低于临床医学)。如果,该榜单收集了一位研究者在所有领域的高被引论文,发现总的论文分值大于等于1,这表明该作者的影响力类似于那些单领域影响力研究者。被引频次使用相同的方法计算,作为筛选的第二个标准。

2011-2021年间,虚构的研究员约瑟夫·萨万特在四个ESI领域发表了15篇高被引论文。在领域6中有七篇论文,领域筛选阈值为8,为萨万特赢得了0.875(或7/ 8)分。在领域14中有三篇论文,领域筛选阈值为6,得分0.5分。每个领域中的论文分值加在一起能得出1.67的跨领域论文分值。1分及更高的分值表示该研究者的影响力相当于某一特定ESI领域中入选的研究者的影响力。高被引研究者的第二个筛选标准是在某一领域的引用量排名前1 %。同样,不同领域的被引频次以类似于论文的方式进行分类。在上面的例子中,作为一名有影响力的跨领域研究人员,萨万特教授获得了超过五倍的被引频次。

5、例外原则

上述方法适用于除物理和空间科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以外的所有ESI领域。物理学和空间科学的许多高被引论文会分别涉及高能实验和大型团队太空任务,通常有数百个作者。使用此计数方法会生成一份只包括高能物理学家或参与大型太空团队任务的物理学家的名录,将其他子领域的物理学家排除在外。考虑到越来越多的文章有多个地址单位。因此,该榜单决定在审议时删除作者数量多于30位或者明确为团体作者的高被引论文。

6、排除原则

该榜单在分析高被引论文时排除了撤稿的论文。此外,那些被研究机构、政府机构、基金资助机构或出版商在正式通告中认定有不当科学行为的研究人员也被排除在高被引研究者之列。最后,被发现有异常的过高自引次数的作者也被排除在外。

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

2015年,Elsevier与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联合发布的”中国高被引学者年度榜单”。每年45月发布榜单。2019年及之前的榜单人数规模约2000余人,2020榜单人数规模上升到40232021年榜单人数规模上升到4701位,2022年榜单人数规模上升到5216位。

方法论:

爱思唯尔 2022 “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以全球权威的引文与索引数据库Scopus作为中国学者科研成果统计来源,采用了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开发的方法,该榜单基于以下条件,分析中国学者的科研成果表现:

1. 年限范围:2022年榜单的文献年限范围为1996-2022年。高被引学者数据截取时间一般在10月底,数据统计在11月至来年2月之间进行。

2. 作者范围:Scopus收录的科研成果发表署名机构为中国(大陆)机构的作者,且现职工作单位在中国,包括非中国籍和非华裔学者。

3. 作者类型:仅统计上述学者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科研成果(包括:期刊、会议、专著)。

4. 学科分类:由爱思唯尔根据MOE学科分类体系(按文章分类),统计Scopus数据库中每个MOE学科的中国大陆学者分布情况。基于每个MOE学科的中国大陆学者分布情况,由软科提供每个学科的初始名额分配。此次高被引学者的基础数据提取使用了爱思唯尔(Elsevier)教育部一级学科分类映射,覆盖了教育部13个学科领域、111教育部一级学科。最终上榜名单涵盖了其中的84个一级学科。学者的学科归属以学者发文占比最高的5个学科作为基础,并且一定程度上结合学者研究方向,最终确定上榜学科。

5. 在榜单统计的上述学者(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文献)需要满足:

被收录文献数一篇以上(不含);

被收录文献的总被引次数达到本学科阈值条件;

至少有一篇全球前1%高被引文献,或学者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文整体FWCI高于1

学者就职机构认定:

Scopus学者档案信息中的现就职机构为基准,同时结合已确认的学者或相关机构主动反馈和申请的机构调整记录,最终确认榜单中入选高被引学者的现职机构。

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

斯坦福大学的John P. A.Ioannidis教授领导团队于2019年建立并发布“全球前2%科学家排名榜单”(Stanford University Worlds Top 2% Scientists)。这份榜单从近700万名科学家中遴选出世界排名前2%的科学家共约16万名,涵盖文、理、工学科,分为22个领域和176个子学科,主要分为“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和“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两个榜单。

18D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