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征文

点击次数:

2012年图书馆读书征文二等奖:《寻找我的边城》

2012年06月18日

获奖评语:心中的边城,在工业文明物质欲望的冲击下,能顽强存活于世吗?翠翠所象征的文化在今天能找到得到更好的出路吗?或许,得到了延续,或许徒留残迹。

寻我的边城

——《边城》读后感

龚娜林(文学院2010广播电视新闻学2班 )

早在中学时代就接触过《边城》,但那时阅历尚浅,不得领会其中的韵致。如今,再读《边城》,我读出了沈从文先生对湘西风情的钟爱,读出了寂寂秋雨天的几许柔肠,读出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边城》讲述了一个凄美的故事,它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没有跌宕起伏的命运,更没有撕心裂肺的场景。它细腻地勾画了边城人民的淳朴善良及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悲剧,它如一场秋雨慢慢浸润你的心,而你在不知不觉间竟泪流满面。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天真烂漫,还有一只终日与她为伴的狗。祖孙二人淳朴善良,热于助人。三年的光阴被浓缩在三个美丽的端午节。两年前在端午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与当地船总的儿子傩送一见钟情。傩送的兄长天保也喜欢上美丽纯真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愿以碾坊为嫁妆与傩送结亲。傩送不要碾坊,只要渡船。于是兄弟二人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钟情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出海闯滩竟意外溺死。傩送心中有愧,远走他乡。外公因过度担忧孙女的婚事而于风雨之夜逝世。只剩下翠翠苦守孤船,痴心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篇尾沈从文给读者留下了一丝希望,也给翠翠最后的念想,使小说免去些许悲凉之感。

有人说,《边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是一曲真挚、凄凉的爱情离歌,是一首以小说的形式刻画的诗篇,绘就的彩图。

在小说中,沈从文以其简洁凝练的笔法自然而又不失散淡地刻画了几个中心人物:翠翠、祖父、傩送、天保。他们性格迥异,却有着共同的心理情感:他们都是爱与矛盾的交织体。

因为爱,老船公几次询问傩送心意,却招致傩送怀疑和反感;因为爱,翠翠一个人独守渡船,痴心等待傩送的归还;因为爱,傩送背负对天保的愧疚而不惜抛下自己心中所爱远走他乡;因为爱,天保成全弟弟外出闯滩却意外身死……爱的纠结,爱的矛盾,促使整个故事情节走向悲情的落幕,可悲可叹!

故事用灰色的格调给翠翠的未来打上一个省略号,引人遐想。撇开那些凄美伤感的情节细细品读每个人物,慢慢欣赏每帧风景,你会发现,沈从文笔下的边城与我们相去甚远,甚至可以称得上世外桃源。如今的社会物欲横流,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比比皆是,而置于其中的我们或沉闷或疯狂获憎恶,却始终找不到那方好似边城的净土,我们何时才能看到那纯净美好的风情活脱脱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边城》寄寓了沈从文人情美,人性美的理想,它以翠翠与傩送的爱情为线索,反映了湘西人民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现实,表达了对田园牧歌式生过的向往和追求。这种宁静的生活与如今社会相比,原始、内在、本质的美在这里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我认为《边城》里抒写的男女之间的纯爱,祖孙之间的真爱,邻里之间的友爱正是为了淡化爱情悲剧,淡化现实的残酷和黑暗,去赞颂一种古朴的象征着人性美的神奇的生活。它没有现时年轻人的海誓山盟,轰轰烈烈,更没有庸俗媚态、权钱交易,有的只是原始乡村孕育下男女之情,如向阳之花清新无邪。

美丽的边城,承载着几千年中华民族血脉里最宝贵的沉淀。翠翠的情窦初开,等待幸福的特质,难道不是几千年文化所赋予女性的性别特质?老船夫以为自己能超越时代给孙女一份幸福,却最终敌不过历史赋予他的悲凉?这岂是发生在一个边城的故事?那苦守渡船的又岂是翠翠一个女人?

谁能跨越历史的束缚把握自己的幸福?谁能远离世俗的纷扰寻到自己的边城?似乎没有人敢应声而语。

心中的边城,在都市文化的冲击下,能顽强存活于世吗?翠翠所象征的文化在今天能找到得到更好的出路吗?或许,得到了延续,或许徒留残迹。

或许,只有沈从文笔下的边城能永留人间。但我相信,我的心中是有一座边城的,并且,我会尽一切努力去寻我的边城。